欢迎来到官网—2025第四十五届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展 北京展 深圳展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高特佳于建林: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并驱争先,应关注全球化创新和可负担创新

时间:2024/2/28 16:20:5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高特佳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于建林受邀出席CMEF“第十五届中国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发表题为《中国医疗器械领域发展趋势和投资价值》特邀分享。他表示:基于老龄化加剧的社会环境,以及企业不断增强的技术能力和国产替代的行业红利,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并驱争先、千帆竞发的新时期。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要从“中国创新”转变为“世界创新”,需要加快打造出海能力并关注并购机会。作为专业投资机构,高特佳投资更关注全球化、可负担的创新和高质量、低成本的创新体系。

行业正迎来并驱争先、千帆竞发的新时期

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看,老龄化、慢性病和医疗支出增长等因素,让全球医疗市场规模加速扩张。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577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8500亿美元。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963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7.5%,为同期全球增速的4-5倍。从药械比数据看,我国医疗器械和药品人均消费额的比例仅为0.35:1,远低于0.7:1的全球平均水平,更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0.98:1水平。较低的人均器械支出和持续增加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均表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已在多领域技术上实现质的飞跃,也受益于政策、需求、供给等多重驱动因素,这些因素也将继续推动产业的高速发展:

1、长期需求: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将显著增加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我国卫生医疗费用占GDP比例将由目前的6-7%逐渐向发达国家靠近,如美国为18%,日本在10%以上。

2、短期需求:随着疫情防控放开,手术类、康复类、重大疾病跨省就医类等诊疗需求和秩序逐步恢复,对医疗器械的短期需求也恢复至常态。

3、供给端: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源头创新和自主可控创新产品,在关键领域的国产化率有望继续提升。

4、集采方面:集采政策不断推进、深化和完善,越来越理性和温和,力争达成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之间的平衡,创新品类更容易赢得市场空间。

5、政策方面:《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版)明确了各品类的国产采购率,加大对国产器械的支持力度。

6、医疗新基建:医疗新基建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虽然当前的市场环境不佳,投融资热度下降,但基于老龄化加剧的社会环境,以及企业不断增强的技术能力和国产替代的行业红利,在可预见的未来,医疗器械仍然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正迎来并驱争先、千帆竞发的新时期。

出海和并购,变局中的破局之道

集采不断扩面并制度化执行、DRG/DIP稳步推行、医疗反腐全面展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已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在大发展、大变革的环境下,行业体系也面临着重构,创新链和产业链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出海和并购潮起,将成为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变局中的破局之道,率先发力者才有机会赢得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要从过去的价值链低端进入高端,必须要从“中国创新”变为“全球创新”,从“产业跟随者”变为“产业拓荒者”。行业里有一句话:“不做中国市场做不大,不做全球市场做不强”,市场内卷、集采压力,已倒逼很多企业出海寻找出路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医疗器械出海是大势所趋,更是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出海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国内企业实现全球化基本经历四个阶段:1)中国生产,中国销售出差到海外对接代理商或直销;2)中国生产,海外设立销售公司,建立销售和售后支持团队;3)中国生产,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开展收购布局;4)海外生产,全球建厂并持续收购布局。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公司通过全球收购或自主研发,部分产品已成功进入欧美主流供应体系。

产品的差异化、对市场前瞻性的掌握和信息的抓取,以及市场对产品的反馈对于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经验的积累也非常重要,企业要对海外市场、产业政策、竞争环境、临床需求等因素保持及时关注和更新,缩短自己的学习曲线,降低自己的试错风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出海的第一站是哪里很重要,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选择去欧美核心市场,这些市场大多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才能达到最高等级的注册证。企业应该考虑临床需求差异化因素,例如一些市场的临床试验成本比美国低很多,甚至不到美国的一半。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和产业集团为打造新的营收增长点具有比较迫切的并购需求。根据我们的观察,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并购交易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22年国内医疗器械领域发生的并购事件数量和金额,较2021、2020年均有明显增长。医疗器械行业呈现集中度低和离散制造等特点,不仅各个细分领域之间差异较大,而且产品技术更迭速度也较快,新技术代替旧技术在医疗器械企业比较常见。并购是抢占高潜力细分市场,加速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从投资机构角度,随着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现象普遍、港股破发频出、IPO套利空间收窄等多重因素,也催生了并购退出的巨大需求。根据清科的数据,2022年PE/VC上市退出的案例数量同比下降13%,而通过并购性质实现退出的案例数量增长了29.7%。客观来看,投资机构对于并购退出的意愿更强烈了,资本市场中的并购机会也更多了。

更应关注全球化创新和可负担创新

一家医疗器械企业的成功,创新是底色。从产业发展阶段上,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快跟阶段:无差异化地密切跟进国内外已上市产品;2)快抢阶段:先于进口产品在国内上市,打破进口垄断;3)改进阶段:通过新材料、新结构、新算法、新适应症实现差异化创新;4)颠覆阶段:全新术式和全新机理,实现从“中国创新”变为“全球创新”。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已步入改进创新的阶段,快跟阶段的机会已基本消失,而快抢阶段的机会即将进入巅峰期。在投资关注赛道上,短期还可以关注快抢阶段的投资机会,但中长期必须关注真正具备创新价值的改进型创新和颠覆型创新。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未来的投资机会具体在哪里?对于高特佳投资而言,一家具备全球化、可负担的创新优势,构建起高质量、低成本创新体系的企业,更具有投资价值。

刚刚已提到,国内医保很难给创新支付对价,虽然费用总额是在上升,但人口结构和人口基数依旧庞大,这导致了医保一定是沿着价格优先的路径走下去。而只瞄准中国人群和中国疾病的创新很难获得回报。所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创新,更加看重的是在全球竞争的大环境下的全球化创新,以及是否能够在全球获得先发优势。

另外,在集采不断扩围且常态化、制度化的趋势下,更加考验医疗器械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只有实现成本领先才能构建可持续的创新优势,我们称之为“可负担的创新”。如果企业能够在低成本的条件下把创新产品做的更优更快,也将使得患者和支付机构有能力去负担这些创新产品的成本。

具体来看,医疗器械企业实现“可负担的创新”主要还是通过对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比如:1)优化设计:使用通用性更高的材料、采用难度更低的生产工艺等;2)智能生产:提高量产能力、采用自动化生产、提升生产合格率等;3)数字管理:减少管理人力消耗和错误率、提升管理效率等。

总而言之,在政策、资本、技术、社会需求的多方因素推动下,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周期、资本周期和产业周期叠加的大背景下,产业各方更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和耐心。

作为深度聚焦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专业投资机构,过去高特佳投资常常被称为医疗健康产业的“深耕者”,现在的我们更愿意被称为产业的“坚守者”,因为我们坚定看好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广阔前景,更对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让我们共同期待大健康产业的春暖花开,迎来医疗器械行业蓬勃发展的新十年。

最后,再次感谢主办方的邀请,预祝本届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圆满举办。谢谢!

观众预登记 展商预定